4.1 车辆维修所处状况
车辆维修时,应空载停放在干净的平地上,最好是维修地沟上,驻车制动、阻塞车轮。按修理 内容确定用合适的千斤顶或支座把车架支承至适当高度和是否卸下轮胎。
4.2 更换减震器及橡胶衬套
4.2.1 更换减震器
4.2.1.1 拆卸导向板簧支架和板簧座上减震器安装螺栓,取下减震器。
4.2.1.2 换装上新的减震器,按规定的拧紧力矩值紧固(见附表一),若自锁螺母失效,应换新螺母。(在以下的维修说明中,对紧固件的此项要求均相同,不再复述)。
4.2.1.3 更换减震器后开车行驶一至两小时,检查减震器是否漏油及固定螺栓紧固情况。(减震器长期工作后,会产生高温,切勿用手触摸减震器)
4.2.2 更换减震器橡胶衬套
4.2.2.1 取下减震器 ( 同 4.2.1.1)。
4.2.2.2 用衬套维修工具或用压力机取出损坏或磨损的橡胶衬套,将橡胶套安装孔内清理干净。 检查安装环无损坏,焊接处无裂纹,否则更换减震器。
4.2.2.3 压装入新的橡胶衬套 , 装入的橡胶衬套应与安装环对称(橡胶衬套两端凸出安装环端面 的长度应相同)。
注:压装橡胶衬套时优先选用固态凡士林或肥皂水润滑衬套和孔,严禁使用对橡胶件腐蚀的油性润滑剂或刹车油等进 行润滑(以下更换橡胶衬套均同)。
4.2.2.4 安装和检查减震器,(同 4.2.1.2 和 4.2.1.3)。
注:减震器与气囊是按悬架型号配对使用的,一定要换装正确型号的减震器,否则会降低空气悬架系统的性能和寿命, 容易导致气囊和减震器较快损坏。
4.3 更换承载气囊
4.3.1 用千斤顶或支座把车架支承在比正常悬架高度高出约 90mm 位置。
4.3.2 将承载气囊放气:在高度阀垂杆上端与连接套连接位置作一标记,松开卡箍,将高度阀的 平衡杆向下转,放出承载气囊内的空气。
4.3.3 将已损坏承载气囊上端的连接螺母、气管接头和承载气囊底座连接螺栓拆下,取出承 载气囊。
4.3.4 安装新的承载气囊,首先用螺栓把承载气囊底座固定在导向板簧上,然后将气囊上端螺栓 用螺母固定在气囊上支架上,气管接头连接螺纹处需涂抹密封胶或缠绕生料带固定在承载气囊通气 口上,按规定的拧紧力矩值紧固(见附表一)。
4.3.5 将高度阀垂杆恢复到原位,锁紧卡箍。
4.3.6 移去千斤顶或支座。
4.3.7 启动发动机,使系统气压达到空气压缩机自动关闭状态,检查气路控制系统有无漏气,气 囊充气正常(气路控制系统正常工作压力 0.6-0.8MPa)。
4.4 高度阀的调节、检查和更换
4.4.1 高度阀的调节
4.4.1.1 车辆维护保养中发现悬架高度值超出设计高度 H±5mm 时,在排除其它原因,确认是 由高度阀调控造成的,应调节高度阀,达到正确的悬架高度(调整方法见 2.6.2 高度阀安装与调试)。
4.4.1.2 在悬架高度调准后,检查车桥定位是否正确。如定位不准, 须仔细查找原因,并予以解决; 如定位正确 , 按以下步骤调节。
4.4.1.3 调整垂杆的长度,锁紧卡箍,拧紧力矩值按(附表一)。
4.4.1.4 系统供气压力应达到 0.6-0.8MPa 压力向系统供气,然后检查所有气囊充气后是否达到 正确悬架安装高度和系统有无漏气。
4.4.2 高度阀的检查
用本方法检查高度阀,判定其是否失效,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更换。检查方法如下:
4.4.2.1 系统供气压力应达到 0.6-0.8MPa。
4.4.2.2 在高度阀垂杆上端与连接套连接位置作一标记,松开卡箍,使垂杆和连接套分离。
4.4.2.3 高度阀平衡杆向上旋转,停留 10 秒,气囊气压变大,车身升高。
4.4.2.4 高度阀平衡杆置于中间位置,高度阀关闭,既不向气囊充气,气囊也不向外排气。
4.4.2.5 高度阀平衡杆向下旋转,停留 10 秒。气囊气压变小,车身下降。
4.4.2.6 高度阀平衡杆置于中间位置,高度阀关闭,既不向气囊充气,气囊也不向外排气。
4.4.2.7 把连接套和垂杆按标记位置连接,锁紧卡箍,拧紧力矩值按(附表一)执行,气囊充气 使车身达到正确的设计尺寸 H。
如果高度阀达不到上述各步要求,表明其已损坏,应更换。
4.4.3 高度阀的更换
4.4.3.1 车架下用千斤顶或支座支好,车辆高度尽量保持正常运行是的高度。
4.4.3.2 在高度阀垂杆上端与连接套连接位置作一标记,松开卡箍,使垂杆和连接套分离,高度 阀平衡杆向下旋转,放出气囊中的空气。在进、出气管上做好标记, 拆下高度阀上的进、出气管接头,卸下高度阀安装螺栓,取下高度阀。
4.4.3.3 按原位安装新的高度阀,拧紧力矩值按(附表一)。
4.4.3.4 在新的高度阀上按照标记好的进、出气管,正确安装进、出气管接头(缠绕生料带或密 封胶),先连接出气管(通气囊),再连接进气管。
4.4.3.5 调节高度阀平衡杆长度,使其与换下的旧件控制臂等长,将垂杆与高度阀平衡杆上连接 套连接,调整连接套至垂杆标记位置,锁紧卡箍。
4.4.3.6 以 0.6-0.8MPa 的压力供气,使车身恢复正常运行高度,拆卸千斤顶或支座。
4.4.3.7 用肥皂水检查系统(尤其是新连接的管路接头)有无漏气,气囊正常充气至正确的悬架 高度。若悬架高度不正确,请参照高度阀安装与调试进行调节。
4.4.4 连接套的更换
连接套使用一定时间后,会因老化而无法使用,需要更换。
4.4.4.1 按高度阀的更换执行。
4.4.4.2 在垂杆上做好标记,松开卡箍,拔出垂杆,放出气囊中的空气,将连接套从下支架上拆 下或平衡杆上拆下,并记住连接销、平衡杆在连接套上的方向。
4.4.4.3 将新的连接套安装在连接销或平衡杆上,方向与旧件一致,然后将其安装在下支架上, 在将垂杆安装在连接套内,注意长度与标记一致,锁紧卡箍,拧紧力矩值按(附表一)。
4.4.4.4 以下步骤同 4.4.3.6 和 4.4.3.7 一致。
4.5 溢流阀的更换
拆下旧溢流阀,按阀上箭头指明的空气流动方向装上新阀。按空气悬架系统维护保养要求检查 阀应工作正常,然后连接好阀进出口接头。系统供气压力应达到0.6-0.8MPa 压力条件下,检查系统无漏气。
4.6 导向板簧及橡胶衬套的更换
4.6.1 更换导向板簧
4.6.1.1 用千斤顶或支承座支撑好车架,关闭气源,并将气囊放气。
4.6.1.2 拆下导向板簧支架与导向板簧连接螺栓和减震器,然后将导向板簧与车轴连接的U形螺 栓及附件拆除,取出导向板簧。
4.6.1.3 用压力机压下旧橡胶衬套,清除导向板簧卷耳孔内脏物、擦净,检查导向板簧有无损坏、 裂痕。如有裂痕及损坏,不要修理有裂纹的导向板簧,只能更换新的导向板簧。
4.6.2 安装新衬套
4.6.2.1 用压力机将新的橡胶衬套压入导向板簧卷耳孔内,注意零件压装方向,衬套压装时要使 衬套两侧凸出导向板簧卷耳对称。
4.6.2.2 把导向板簧重新装在车桥上,将导向板簧与板簧支架用螺栓连接,装上减震器等。拧紧连接的螺栓至规定扭矩(见附表一)。
4.6.2.3 移除千斤顶,以 0.6-0.8MPa 的压力供气,使车身恢复正常运行高度,拆卸千斤顶或支座。 检查系统无漏气,气囊正常充气至正确的悬架高度。
4.6.2.4 检查车辆在行驶中保持平衡,轮迹正,不跑偏。
联系人:张经理
手机:136 8860 8190
电话:0537-7338178
邮箱:zhanghy@zonxin.cn
地址:山东省梁山县